活動緣起:

數百年來,臺灣隨著新移民的持續湧入,早期的住民逐漸往偏遠的山區遷移。迫使原住民在目前高度現代化的台灣,仍必須生活在交通不便,教育資源匱乏的山區:

一、因為偏遠,部落的小學均數小型學校,教師編制人數少,科學數理等專業師資缺乏,實驗等硬體設備更遠落後於都會學校。

二、因為偏遠,部落家長長期因地理位置、資源、資訊、知識、文化…等落差,形成知識水平較低、就業條件普遍不佳、經濟環境弱勢之實。

三、因為偏遠,出外打零工或家庭觀念薄弱等因素,致使單親、失親、依親的比例明顯偏高(40-70%),家庭功能不彰。

四、因為偏遠,超高的教師流動率、形成偏鄉青少年學習上的不利因素,競爭力長期處於弱勢之實。

五、孩子在放學後長期無法獲得適當的照護或輔導,或升上國中必須住校無法適應同儕壓力所衍生的學習甚或行為問題,讓部落青少年的學習及實力成長雪上加霜。

 

本計畫係以國科會科教處長達四年(2009-2012年)的科普教育政策為目標,以發展多元教學方案、提昇教學成效等培育「科學&數學」領域的種子師資,以及直接為原住民學童規劃「系統化、啟發性、體驗式」的學習活動為方針,期透過階段計畫的落實,調整實施架構、方式及內容,並發展使用合理客觀的成效檢核方式,確實達到協助原住民部落小學學生提昇科學與數學的探索及學習興趣,有效的培養科學素養,以及提昇科學與數學實力的目的。